-
为什么Node-Red是最佳物联网开发工具?
Node-Red以其低代码、可视化编程和强大的扩展能力,成为物联网(IoT)开发的首选工具。它让复杂的工业协议转换、设备联动和云端对接变得简单高效,尤其适合工业自动化、智能家居、能源监控等场景。
了解更多04-23 / 2025
-
ARMxy BL370高性能ARM嵌入式工业计算机的主要应用场景
BL370系列支持多种操作系统(Linux-RT、Ubuntu、Debian、Android)及开发工具(Qt、Docker、Node-Red),内置BLIoTLink协议转换软件和BLRAT远程运维工具,可快速接入工业物联网平台。其工业级设计(-40℃~85℃宽温、IP30防护、抗电磁干扰)确保在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,适用于工业自动化、机器视觉、边缘计算、能源管理、轨道交通等场景,是智能制造和AIoT应用的理想选择。
了解更多04-21 / 2025
-
ARM嵌入式控制器在工业物联网与工业4.0中的核心优势
在工业4.0向分布式智能演进的过程中,ARM控制器凭借其实时性、可靠性及成本优势,正在重新定义工业控制架构的标准。对于新建智能化产线,采用ARM方案可使整体智能化改造成本下降30%,投资回报周期缩短至1.8年(传统方案需3.2年)。这种技术转型不仅是硬件平台的更替,更是工业控制系统向更高效率、更灵活架构演进的关键一步。
了解更多04-18 / 2025
-
树莓派CM5计算模块深度解析
树莓派CM5计算模块是树莓派基金会最新推出的工业级嵌入式解决方案,代表了树莓派产品线向专业领域的重要跨越。作为CM4的迭代产品,CM5在保持树莓派生态兼容性的同时,通过搭载博通BCM2712四核处理器和VideoCore VII GPU,实现了计算性能的显著提升。该模块特别强化了工业物联网所需的关键特性:支持-40℃~85℃宽温工作范围、ECC内存校验和多种工业通信协议,使其能够适应严苛的工业环境。CM5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在树莓派平台上实现了PCIe NVMe存储支持和双通道千兆以太网(含TSN),为边缘计算场景提供了更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。钡铼技术基于CM5开发的工业控制器解决方案BL460系列,已成功应用于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,用户可根据项目需求选择4GB/8GB内存版本,并通过丰富的扩展接口实现灵活定制。
了解更多04-14 / 2025
-
瑞芯微RK3576J与RK3588S处理器深度对比
瑞芯微RK3576J与RK3588S是面向不同应用场景打造的两款高性能处理器,在工业计算和智能边缘领域各具优势。RK3576J凭借其独特的Cortex-A72+A53异构架构和内置Cortex-M0实时核,在工业控制、车载电子等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表现突出;而RK3588S采用更先进的8nm工艺和Cortex-A76+A55架构,在多媒体处理、AI计算性能等方面实现显著提升,特别适合需要高性能计算的边缘服务器和智能终端设备。两款处理器均配备6TOPS NPU,但在实际应用中,RK3588S凭借更大的缓存和更高的内存带宽,在复杂AI模型处理效率上更具优势。钡铼技术基于这两款处理器分别开发的BL440边缘网关和BL450边缘服务器,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了完整的硬件解决方案,用户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计算需求、环境条件和成本预算进行精准选择。
了解更多04-14 / 2025
-
瑞芯微RK3588S处理器性能与适用场景解析
瑞芯微RK3588S是面向高端智能计算场景设计的旗舰级处理器,采用8核(4×Cortex-A76+4×Cortex-A55)异构架构与6TOPS NPU组合,支持8K视频编解码和四屏异显。钡铼技术基于该处理器推出的BL450边缘计算服务器,支持最大32GB LPDDR5内存和PCIe 4.0扩展,可满足智慧城市、工业互联网等场景的高密度计算需求。
了解更多04-14 / 2025
-
瑞芯微RK3576处理器性能与适用场景解析
瑞芯微RK3576是一款面向高端边缘计算和工业AI应用设计的处理器芯片,采用创新的4核Cortex-A72+4核Cortex-A53异构架构,搭配6TOPS NPU加速单元。该芯片在性能与功耗之间取得卓越平衡,支持-40℃~105℃工业级工作温度,提供8K视频编解码能力,是智能制造、智慧城市等场景的理想选择。钡铼技术基于该处理器推出的BL440边缘计算网关,通过灵活的ROM/RAM配置(最高16GB+128GB)和模块化I/O设计,可满足各类严苛工业环境下的部署需求。
了解更多04-14 / 2025
-
瑞芯微RK3562J与RK3568J处理器深度对比解析
瑞芯微RK3562J和RK3568J是面向工业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的两款主流处理器,但在性能扩展和功能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。RK3562J定位基础型工业应用,而RK3568J则面向更高性能的多媒体和AI计算场景。本文将详细解析两款处理器的技术差异和应用选择。
了解更多04-14 / 2025